7月12日,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联合举办。会议两年举行一次,第一届会议于2010年10月由中央民族大学承办,今年的会议由西南民族大学承办。下一次会议将在明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期间在土耳其举行。土耳其代表上台演讲,盛情邀请与会代表明年参加在土耳其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于2012年07月13日上午09时在西南民族大学老行政楼3011会议室召开。会议开幕式由著名彝学家、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主持。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著名历史学家和纳西学家赵心愚教授、著名彝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黄建明教授、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聂鸿音教授和国外学者代表、俄罗斯西夏学专家波波娃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祝辞。在主席台就坐的还有美国麻州大学的藏学家沈钟伟教授、中国社科院的孙宏开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罗芳老师担任英文翻译。
此外,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1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10多个省市的著名专家学者共计80余人。大致有:巴桑旺堆、孙伯君、木世华、赵丽明、乌云毕力格、叶尔达、伍月、周国炎、哈斯、黄延军、张铁山、高娃、顾松洁、罗芳、李婷、春花、吴贵飙、桑德、阿华阿旺华丹、米热古丽、努尔曼、郑玲、白玉冬、府宪展、雷晓静、王德和、王轲、王红梅、王敌非、王子尧、徐辉、刘芝凤、杰觉伊鸿、才让加、美廊宗贞、何元秀、昂自明、景永世、关嘉璐、段玉泉、多洛肯、吴雪娟、张琰、莫色执火、阿牛史日、杰郎武野、泽朗杰、何布加、奔佳、曲比啊各、索南才让、阿玉铁日、杨铭、夏吾李家、益西拉姆、沈为荣、王欣、沙有福、才旦、许巧云、仁青卓玛、李文华、秦燕、罗曲、李正文、吴桃、白玛措、同美、丹增智华、李月平、刘永等。
此外,还有来自台湾的学者肖素英、胡进衫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池田巧、邓如平、武内康哲、荒川正太郎等。篇幅所限,名单从略。
在西南民族大学藏文献馆,藏学家奔佳教授在向与会学者介绍馆藏情况和他的文献保护工作经验。他提出,文献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保存好活态文化的全息信息,不能够只保存文献本身。文献本身是呆板而缺失重要信息的东西。特别是磁介质的媒介物,保存信息时间太短暂,急需要进行数码化。即使数码化了以后,也要定期重新复制,因为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数码文件在若干年以后也会部分丢失的。奔佳教授这次会议论文就是关于如何搞好馆藏建设的专门文章,关于文献保护的方法,需要我们大家努力,需要我们大家来研究。
会议期间,东道主安排全体与会学着参观了西南民族大学的看家宝贝——民族文化文献馆。代表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藏文献馆、彝文献馆和综合文献馆的馆藏建设情况。这是文献馆一角。
大会按照惯例分四个学术讨论组进行学术交流。笔者被分到第三组,所以,采拍了几个第三组讨论的场景。
西昌学院彝研所杰觉伊鸿博士、清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招标课题项目首席专家赵丽明教授、国家民族图书馆馆长水书学者吴贵飙教授在讨论会上。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访美学者白玛措教授在小组会上交流。
清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招标课题首席专家博士后导师 赵丽明教授主持第三组第一时段的讨论会。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白玛措教授、美国麻州大学藏学家沈钟伟教授、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所杰觉伊鸿博士在讨论会上。
国家民族古籍保护办公室主任黄建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专家孙宏开研究员、 中国西藏社科院古藏文专家巴桑旺堆教授在第三组研讨会上发言博得大家的好评。
北京藏研中心阿旺华丹教授、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索南才让教授等在研讨会上。他们是第四组的成员,专门上四楼参加第三组讨论,听取古藏文专家巴桑旺堆教授的精彩发言。
到第三组听取巴桑旺堆教授发言的还有全国民族文献保护优秀专家,西南民族大学藏文献馆馆长奔佳教授。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徐辉教授兴致勃勃地参观西南民族大学文献馆,还提出很多有关西南地区古代民族问题。
趁着休会期间和古文字学界的前辈们留个影。感谢他们的关怀、提携和指导。祝孙宏开教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黄建铭教授事业有成更上一层楼。祝全体与会学者心想事成健康长寿,若若啦啦桑巴德泽。
大会还专门安排与会学者参观考察了国内外著名的中华文化宝库——三星堆文化遗址。笔者和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周国炎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古籍部顾松洁老师在三星堆文化宝库参观途中拍摄的合影。本版图片除第五张为才旦教授拍摄外,全部是小女王轲拍摄。
大会共收到与会学者提交的74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藏、彝、蒙、满、西夏、西域及其他南方民族文字文献。两天的研讨会,各地来宾在四个小组里开展了科学严谨的学术研讨,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与会学者严肃认真地听取小组会议发言,纷纷发表热情洋溢的评价,对有些问题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进行商榷。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字文献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的一个特点是大会套小会。在大会召开的间歇,各路专家学者借这次全球专家云集的机会,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研讨会。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特别邀请了不是会议代表的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人类学田野调查名师李星星教授来和清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招标课题组成员一起座谈有关田野调查的基本要求和当前尔苏文化圈内的一些研究课题。西南民族大学奔佳教授组织了来自北京、西藏和其他各地的藏学专家座谈有关藏学研究的一些前沿问题。。。。。。
会后,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沙玛拉毅教授和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的老师一起召开了总结会议,总结研究了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和大会运行情况。总结了经验,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据悉,会议将继续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会议专题论文集。
大会开幕之前,在阳光明媚的校园里,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纳西学家赵心愚校长、党委常委、著名彝学家、博士生导师、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沙玛拉毅副校长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书记刘永教授带领大家阔步走向开幕式会场 。
评论